会员书架
首页 > 历史军事 > 烛衔之龙 > 零七

零七

目录
最新历史军事小说: 大秦:开局一元秒杀龙骑军假太监从攻略贵妃开始混迹六道波洛今天破产了吗逍遥小赘婿寒门差役王浩李洁倾国太后俘获老师大人大唐的皇室弃子被暴君强宠的金丝雀翅膀硬了三国之神级召唤都市怪异见闻录极品按摩师白莲花养成系统绝世傻妃之卿本惊华我全家都在跳大神回到古代当奶爸丞相,我悟了都市:开局神豪大反派士兵突击之尖兵之王

“当心台阶。”

有个声音这样说道,杨立露反应过来的时候,眼前的场景已经变了……

黑暗一点一点变亮,人似乎正从某个巨大的建筑内往外走,失去遮光的屋檐,慢慢能够看到周遭巍峨的门阙,视野是移动的。

说话的人站在杨立露的右边,是个已不年轻的太监,低伏者头,从下往上看着她,杨立露愣了一瞬才明白过来他在对自己说话,正疑惑着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下一秒,杨立露的口中发出了不属于她的声音:

“皇上找我有什么事?”

杨立露的心头一凝,但眼前的人却丝毫不给她思考的时间,就这样继续说道:“那当然是好事呐,万庆殿里所有的能人,方士最赏识的就是岑娘子你了,咱家在这里先说一句,恭喜了。”

面前,通往宫殿的道路一步一步缩短,而杨立露用余光观察这具行动着的身体,直到听到那句“岑娘子”,她才恍惚间明白过来,这是岑飞羽的母亲,果然,行至大殿的女人跪伏下来,如是参拜道:

“民女岑缨拜年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久久不见皇帝的声音,杨立露借着岑缨的视线,努力用余光看向龙椅之上年轻的男人,只见皇帝轻轻摆手,身旁站立的道士随着他的摆手走到龙椅近前,和皇帝耳语。

他们私语了好一阵子,半晌过后,岑缨才被叫起了身,随着皇帝朝她走来,方士代替皇帝开口:

“江西岑家后人,可只有你岑缨一脉了?”

岑缨说:“是。家母过世得早,只留下杨立露和胞弟,胞弟早夭,现只有民女这一脉。”

方士又说:“你可知圣上今日召你何事?”

“民女不知。”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方士开始突兀地说起“森林”。

之前有谈到,这本架空幻想的小说有一个相对独立的世界观,这个世界观说起来也不复杂:眼前的皇帝在十六年前一统周边小国,建立了这个中央集权的国家,此前所有的国家都是围绕着一座森林建立起来的。相传这座森林是上古仙人禁地,凡人的先祖在森林边捡到仙人遗留的神器,从而建立了国家。

说这是传说,因为此后国家征战,并没有见到哪个国家有天兵以一当十,似乎未有人真的拿出过什么神器,但说这只是传说,又无法解释“能人”的存在。除了像岑缨这样的鬼修,还有一派发展兴旺的炼药门派,以及能够控制蛇虫猛兽的控兽者在民间活动,统一众国的当今皇帝广招天下能人入宫,建立了一个叫做“万庆殿”的宫殿,专门供养着他们。

岑缨本来只是万庆殿里一名普通的能人,被皇帝突然召见,很是局促,低头听着方士说起他游走森林的经历:

“……那毒雾未能伤杨立露分毫,我只身进入森林,在深处见到了一只巨蛇,蛇高百尺,五人环抱不能丈量其宽,通体乌黑僵硬,但又未死,留了一丝的生气。我在发现它的洞穴中捡到了一本仙书,书中记载着,这只古蛇诞生于上古年间,彼时人兽皆可修行,这只千年的古蛇即将修炼成仙,却被暗中觊觎的人突然暗算,以至于修行中断,魂已升天,身体却留在了人间,再无归天的可能。它用最后的神识留下了这本仙术,书中记载帮助它归天的办法,只需一人与之相契,契约之人成为它在人间的化身,此人修行,即是蛇仙的修行,便可助它练习心法,再次掌控身体。”

岑氏大惊:“你是让我与它契约?”

方士却摇头。

此时,皇帝开始回身折返,面向龙椅的方向。宫人佝偻着背,掀开重重的门帘,好叫他们叁人进入到皇宫内室。

光天白日,这间没有窗户的书房仅靠烛火照明,徒生一种诡异的感觉,叁人走到书架正前,皇帝拨弄书架第叁排的书,乍然间门室大开,书架破开成为两个,一道宽阔的暗室展现在眼前——

不同于杨立露和飞羽找到的那间偏殿,这间暗室很大,左右两边镶嵌有烛火,一派通明,人走在路上,一眼就看得到这条路的尽头,那是一个巨大的圆形空间,一行人站在洞口顶端的看台之上,走到栏杆处驻足,遥遥俯视着中央那只巨大的蛇,以及……

它身下数以千计的累累白骨。

昏暗的空间中,方士的声音更显幽昧,“湖州王氏,契蛇仙七窍流血而死,淮北覃氏,契蛇仙五日后,静脉尽断,腐尸化水……今天把岑娘子叫过来,是听闻江西岑氏驭鬼而行,能活死人之尸,尸身上剧毒无人可解,使活人身体僵硬、不日便丧失生气,行如走肉。”

岑氏说:“你是什么意思?”

方士看了皇帝一眼,烛光映在这个看上去相当年轻的男人身上,明艳的黄袍随着灯火的摇曳影影绰绰,乍看起来辨不清表情,他开口,声音也是青涩而疏朗的,仿佛二十岁出头的少年一般,懵懂、天真,他说:

“蛇仙性寒,唯有极阴之人才可成为他在人间的化身,苏贵妃马上就要诞下朕的孩子,劳岑氏在临产的那一刻,将尸毒注入母体,让这个孩子成为蛇仙的化身。”

目录
大明从慎重开始拯救仙尊计划(重生)大明之崇祯大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