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妥当
早起收拾妥当,把妆匣给半夏和杜若一人拎一个出了西院。远远瞧见东院几个小丫头在门前张望,一个丫头眼尖看见了她,和其他丫头悄声说了一句什么,几个小丫头拥推着跑回东院。
沈云溪的房门紧闭,门前廊下的几盏风灯挣扎着不肯隐去最后的光亮,一个婆子走过去,踩着回字栏杆摘下风灯一口气吹熄了。
小丫头们扶着婆子的腿,仰望着婆子:
“咱们奶奶会不会有事啊?原说去去就回的,这都辰时了!”
“不该你操心的就别乱说话,快点干活。”
婆子跳下栏杆拍了小丫头的脑袋一下,快步往后院去,几个小丫头跟着。院里顿时静悄悄的。
叶清潭在院门口站了站,心下不免为沈云溪担心。
“该不是沈姨奶奶的父亲病了吧?”
杜若扯了一把半夏:
“别乱说!人家可是相爷,太医都可随时遣去看诊。这回大夫人求太医给姨奶奶看病,一多半的原因还是看在相爷的面子上。”
“不会吧!不是看在姑奶奶的面子吗?”
“姑奶奶在夫家说话哪有那么好使,不过是坐着正房夫人虚位,候府里当家作主的可是二夫人。”
杜若比个“嘘”势,半夏张着嘴才没有把惊诧问出声。两人抬头发现叶清潭已经走很远了,赶紧追上。
舒园门旁绿柳之下立着一白衣男子,一手拎着青布袋,一手拢在身前,看背影就知道是方鸿书。他大清早的怎么跑到舒园门口来了?
听见脚步声,那人转身,不是方鸿书还会是谁!
“早上好!”
“三爷早!”
半夏和杜若给方鸿书见礼,叶清潭只点点头,目光又落在他手上的折扇上。
方鸿书微微一笑:
“真巧,我正要找你,你就来了。那就不用我再麻烦往园子里去一趟了,园子那么大,我怕迷路。”
“三爷要找我们大少奶奶?”
半夏到底是嘴快,见杜若瞪她,又赶紧息声。
叶清潭淡淡一笑:
“三叔找清潭有什么指教吗?”
“指教现在还谈不上,我是瞧我手上这把扇子,多少透着些脂粉气,可能女孩子用还合适些。我想甩了它,又觉得是花了三两银子买的,扔了可惜。如若你肯帮忙收下它,那我可是感激不尽。这时节也算用得上。有一句话不是说吗,“轻摇小扇扑流萤”,这把扇子收放自如,可比那些团扇携带方便多了。不知是否愿望帮忙?”
方鸿书谦卑地双手捧着扇子递给叶清潭。叶清潭犹豫着,不知他是什么意思。
“昨晚上大少奶奶就欢喜这扇子,三爷当时可是舍不得的。奴婢想摸一把三爷都不让,这会倒舍得送人了。”
半夏伸手去拿扇子,方鸿书朝叶清潭身旁一让,半夏没拿着,讪讪地撅起嘴。杜若掩嘴笑。叶清潭顺手拿过扇子。
方鸿书拍拍手,抖了抖手上的布袋:
“上课去了,一日不读书便觉茶饭不思,三日不读书便觉生而无趣。”
杜若和半夏咯咯笑出声,方鸿书眨眨眼,转身往踏鹊轩去了。
叶清潭低头望着扇子沉吟不语,突然把扇子撕了,一下两下……越撕越解气。陈重元从此再不相见,让他见鬼去吧!
杜若在门房登记,半夏叫来马车。
方家的镏金翠盖珠缨八宝马车驶入街道,不时引人侧目。方家太祖老太爷官至祈南候,虽说候位在老太爷手上没有传下来,余荫还在,出门的威仪断断是少不了的,这份风光方老太君看得比什么都重。
街上总有明白人不时窃窃,暗自揣度车里坐着什么人。叶清潭听在耳里,让半夏和杜若把车帘子拉得更严了。
很后悔不该动用方府的马车,去当东西又不是什么光荣的事。心里着急,额上不由得渗出汗来,手心里都是汗涔涔的。
“大少奶奶咱们这是去哪呀?”
杜若登记的时候只说出去买些针线做女红,这会子车夫来问具体到哪,她不得不问锁着眉头的叶清潭。
“去金陵宫瞧瞧吧!”
眼见着是不能去当铺了,叶清潭只好顺口说个地方。
“去看皇宫啊!”
半夏眼里冒出欣喜。杜若也很意外。叶清潭突然也很想看看她母国的宫殿,十二年后,那里将成为亡国的见证。
“大少奶奶,金陵宫怕是看不成,宫外有宫墙围着,远远只能看些殿角屋梁。”车夫是江宁老人,没有他不知道的。
叶清潭没有作声,杜若说那就绕金陵宫走一圈。车夫应着,鞭子甩开,马车飞驰起来。
绕着宫墙跑了一圈,半夏和杜若都挤在一侧的车窗往外瞧,突然马车颠簸了一下:
“前面好像是大少奶奶!”
车夫的话有些唐突,杜若打开车帘朝前头望去,惊讶道:
“那不是沈姨奶奶吗?”
叶清潭让车夫停车,探身出去。只见前面不远处有几辆乌篷马车,沈云溪抓着中间一辆马车的车辕哭啼着不肯放手。她身后的四个丫头拉她,拉扯之间,马车似被人催促着上路了。
沈云溪跟跑了几步,体力不支跪坐在地。
“那车上是什么人呢?”
半夏挤在叶清潭身后狐疑道。
“车里应该是沈姨奶奶的爹娘,若是旁人她不会那样失仪痛哭。”
杜若和半夏回身见叶清潭重又坐好,只好收声。叶清潭略一沉吟:
“去悦容绸庄买些针线吧,我要重新制两把绢扇。”
在悦容绸庄耽搁了一会,回到方府时,沈云溪的车马也随后回来了。
叶清潭走在前头,身后的沈云溪也没叫她。两人一前一后进了舒园,顾姨娘从北院出来看见她们,笑着招呼:
“今儿天气好,你们姐妹俩儿出去散心啊?”
“顾姨娘说笑了!”
沈云溪的声音嘶哑哽噎。叶清潭只好回身和她招呼:
“姐姐!”
沈云溪慌忙躲开眼神,尴尬地叫了一声“妹妹”便进了东院。
“瞧她这可怜的小模样,我也跟着心里难受!”
顾姨娘叹一声,如自语一般重复着:
“人走茶凉,人走茶凉啊!”
忽又娇笑道:
“早上你们都不在,我就擅自作主把北院收拾出来了。老太君已经定好了日子,五月初二就把新人抬进来。听说是两姐妹,以后这园子可有得热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