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后模拟器 第60节
不过也有不少家里贫困买不起小鸡小鸭的村民眼睛一亮,巴巴地看着县官身边放着的盖着块布的大竹筐。
县官接着说,“因为家禽家畜的数量有限,所以优先家里穷困没有养的,不过这些也并不是白白给大家养的,朝廷给的每只家禽家畜身上都有标记,县衙也有登记领养人的名字住处,朝廷规定养这些家禽家畜的,如果来年可以交上两只幼崽,那么你带走的家禽家畜就完全属于你了,不管是卖肉还是卖蛋都不用交赋税,但是还没有交上幼崽你就把它们杀了吃了,那以后就不能再领朝廷给的良种了,除非是意外死掉或是病死,这种情况要隔一年才能再领,再领需要正常购买。”
县官说完这么一大段话,嘴巴都干了,下面的百姓中传来嘈杂的讨论声,站在人群边缘的一个衣服上打着不少补丁的女孩渴望地看着竹筐中挤成一堆的鸡鸭,身旁的寡母拽了女孩一下,好半天才挤到内圈,呐呐地说,“那如果有多的小鸡小鸭,大人们都收吗?”
“有多的可以带到育种站去,育种站会按照普遍价格收。如果培育出了长得快、长肉多的新的良种,朝廷还会有奖励。”
“我要养我要养!”几个半大少年蹦跳着举起手,被家里的大人拍了一下脑袋,呵斥,“家里都养了几只鸡鸭了,哪有那么多粮食养更多的?”
那几个少年人捂着脑袋委屈巴巴,“可是,朝廷发的不是说是良种吗?应该比我们家养的那些好吧?”
“好了,安静一下,县官大人话还没有说完。”在村民们有愈吵声音愈大的趋势时,村长及时用拐杖敲了敲地面提醒。
刘不识混在鱼禾村的村民中,看到不停擦着汗的县官,心里忽然想到了什么。
县官话里说的是家禽家畜,但是带来的鸡鸭都是属于家禽的,那么说……应该还有家畜了?
正在刘不识想到这里的时候,那位年轻县官也说了,“鸡鸭是一回事,除此之外,朝廷这一次发放到每一个府州县的还有一批猪牛羊的幼崽,不过猪牛羊幼崽比较珍贵难得,做不到每家每户都发放一只,所以是按照村来发放的,每个村子可以申请五只猪或者羊,或是两只牛的幼崽饲养,要有十人以及村长做担保,向县令申请,最后去育种站挑选。”
这些话一说完,鱼禾村的百姓们全都愣住了,反应过来后全都激动起来。
“什么?!”
“真的可以白给我们猪牛羊吗?”
“牛啊!一定得要牛!”
“……”
刘不识也颇为意外,他也没想到陛下能这么大手笔,一下子居然拿出这么多猪牛羊的幼崽,光是淮县的各种村子就有五六十个,更别说还有其他府州县了,就算只是先选几个县作为试点尝试这个政策,那也不少了。
站在石头桩子上的县官还在说每个地方的育种站都有配备兽医,饲养的家禽家畜生了病可以去育种站找兽医看等等。
等到说完之后,讨论一起养猪还是牛还是羊的人聚在一起讨论着,去领鸡仔鸭仔的则是到县官那边登记领家禽。
刘不识站得比较远,那个带他来的大娘不知道跑哪儿去了,现在站在他旁边的是个年纪已经很大了的老人,佝偻着背大概是听不大清说话的声音,问刘不识,“年轻人,县官大人后面说的话我没听清楚,他说领猪牛羊要怎么做来着?”
“是一个村子一起养的,开始还是跟鸡鸭一样,不能随意杀了吃,领几只家畜往后三年内就要往育种站交几只幼崽,交完后就能归村子了。”刘不识停下脚步,给那个老人简单复述县官说的话。
老人听完之后有些不信,“你没骗我吗?这么简单就给我们吗?”
刘不识耐心解释,“老丈,养家畜比养家禽要慎重,要是交不上幼崽,或是有人擅自把家畜弄死吃了,整个村子都有责任的。”
不过他后面解释的话那位老人已经没有在听了,老人怔怔地揪紧胸口的衣服,嘴里反复念叨着一句话,“真好,真好……”
“大壮啊,你怎么就没赶上这时候呢?”
老人怅然叹息。
刘不识没有再说话了。
顺着人群也去领了一只鸭,看到鱼禾村村长还有几个老人在那讨论着他们村应该申请什么家畜。
大部分人都想要牛,虽然淮县是海边的城镇,这边的百姓都是捕鱼为生,种田的比内陆要少些,但是牛在所有人心中向来都是最珍贵的家畜。
不过最后在商讨之后,鱼禾村要的是五只猪仔。
前面也说了,淮县是在海边,不管是养羊还是牛,草料都不好搞,还是猪最实在。
刘不识捧着从县官那领来的、毛都还没有退去黄色的鸭崽回到家,他爹娘都十分欣喜,在院子里给鸭崽搭了个小棚,商量起去弄吃的把鸭子养起来。
鸡鸭的饲料倒是不难,鱼禾村作为渔村,几乎每家每户都会有卖不出去的小鱼小虾,放久了死了坏了还得扔了,现在能给鸡鸭吃也不错。
不过说到坏掉的鱼虾,就在家禽家畜到户政策开始在淮县落实的时候,没过几天,淮县百姓们又发现了一个新的变化。
他们县又建起了一个新的……嗯……没见过也没听过的什么化肥坊。
之所以用‘又’这个字,还是因为……在第一个精盐晒盐场建起来之后,淮县各地又陆陆续续建了四个晒盐场,分别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淮县百姓都已经习惯了朝廷时不时来搞个新东西了。而那些增加的晒盐场无疑也是给淮县带来了不少好处的,先不说在淮县可以买到比其他地方更便宜的精盐,晒盐场也给淮县的百姓提供了更多工作岗位就足以养活不少家庭。
而这个化肥坊呢,则是主要收购淮县渔民们不要的臭鱼烂虾,制造最简单的磷钾肥流向宣国各地的农田。
安临看着自己划出来的几个试验县每家每户里都养起了家禽家畜,小小的蚂蚁小人在屋子中忙碌收拾,更小的米粒大的鸡崽和鸭崽在地上蹦蹦跶跶,心里无疑是十分满意的,仿佛看到全面小康在远处向自己招手。
等到百姓们家禽家畜养起来后,家禽家畜的粪便也可以收起来制造肥料,这对于他们也可以是一份小小的收入。
——像淮县这样的情况还发生在了很多地方,如果不是钱不够家禽家畜的幼崽数量也不够,安临其实还想再多安排几个府州县,这样等一年多后百姓们把家禽家畜的幼崽交到育种站之后,第二年就可以供给更多的地方,范围能扩大一倍多。
当然其他地方跟淮县也有所不同,毕竟因地制宜,其他地方有的养羊多,有的养猪多,而牛呢,在有了曲辕犁之后农人对牛的需求倒不是特别大了,很少有村子不选五只的猪、羊,而选择两只的牛,这个数量比例正是安临想要的比例。
还有的地方,水稻田比较多的,安临也让农署派出去的劝农官把稻田养鱼的教程给安排上了,实施种田养殖一体化。
牛羊——主要是羊都落入村庄农户之后,宣国各地原本占马场养羊的情况就可以少了,安临也琢磨起了养马的事情。
这个属于是军事硬件实力,不能不养。
朝堂上,当安临又一次露出思索的表情,让满朝文武讨论什么新政策的时候,户部官员们慌了。
户部尚书连连表示,“陛下,先这样吧,就先这样吧!路要一步一步走,咱们慢慢来,今年春税比去年秋税少,这么花咱们撑不住啊!”
然后声泪俱下地算了一笔账。
典牧署所有的家禽家畜幼崽加起来也供应不了那么多个府州县的幼崽,再加上还要保留一部分幼崽继续培育良种,所以这波家禽家畜幼崽有很多都是在各地收的,花的钱跟修那条水泥路都差不了多少了。
“那好吧。”安临从善如流,“那咱们接下来讨论讨论增加国库的事吧。”
比如说抄家什么的.jpg
爱卿们别慌,没钱了先扒拉扒拉看看有没有谁犯事,抄个家再说,毕竟春天是个抄家的好季节嘛。
夏秋冬也是。
作者有话说:
第079章
群臣顿时一噎。
其他朝臣们眼观鼻鼻观心, 连眼神官司都不打了,一个个老实地像个小鹌鹑。与之相对的,是户部侍郎眼睛一亮, “陛下,臣认为抄家震慑效果十分好,不知道新的……”受害者是谁?
户部侍郎还没有说完, 站在户部侍郎前面的户部尚书轻咳了一声,户部侍郎话语一顿,把剩下的话咽回去,克制地说,“不过也不可操之过急 ,否则恐有□□之危, 最好是经由大理寺查办,半年一个最佳。”
安临乐了, 看了一眼户部侍郎的名字, 翁高卓,数值倒是没有特别出众的,不过在这满朝文武中,居然也有人跟她一样对抄家如此热衷的吗?凭这一点安临觉得这人在某些方面也可以算是个人才。
要知道这朝堂之上的官员, 真要查的话有一大半是有各种各样的问题的, 只不过能力还不错安临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把人给办了——别的不说,哪怕是宋晋源这样贵为殿阁大学士的老臣, 安临之前也能找到宋晋源他儿子的问题, 给他安个知情不报的名头,其他人就更多了。
这也是抄家一出, 朝堂上大部分人都噤若寒蝉的原因, 他们就怕这名额落到他们身上, 殊不知在过了年之后他们还能站在朝堂上,就表示安临还打算用他们。
“那就稍后再议吧。”最终,在一片寂静之下,安临说出这句话,若无其事开启下一个话题。
当然,抄家肯定还是要抄的,要拿什么人开刀安临心里已经有数了,今年的抄家指标肯定是要达到的,她预计起码六个呢。
殿上百官顺着新的事情讨论起来,这下终于没有人念着说国库不充足了。
站在武官队列后面的祁冬寒看到这情形还觉得颇为有趣,忍不住咧了一下嘴,正巧被他的一个世叔看到,那个黑脸络腮胡的武将黑着一张脸冲他使了个眼色,让他注意表情。
祁冬寒在瞪视下收起笑,乖乖和其他人一样低头作沉思状。
等到下朝之后,官员们离开皇宫后松了一口气,照常在各自的部门去工作,处理公务,不过等到下值回家后,他们左思右想,心里十分不安定,最后叫来了家里的所有人,把家中的人都敲打了一通,让家人家仆行事都注意一点,不能做任何欺压百姓之事,也不能收任何别人送的礼,以免背上贪污之嫌。
“看看去年因为贪污和欺压百姓被抄家的人有多少?你们都得引以为戒知道吗?”
这也不怪文武百官们反应大,实在是……他们陛下抄家实在是颇有些玄学,而且毫无规律也没有任何前奏,有时候一些连被抄家的人本人都不知道的产业,陛下派去抄家的人却对那些私产一清二楚,上至贪官污吏,下至世家商贾,反正不管是谁,只要被抓住把柄都免不了被抄家的命运。
他们怀疑只要他们上一秒收了个礼,下一秒陛下那里就对他们是在哪儿收的礼、送礼人有谁,目击者有谁都一清二楚了。
更有一些消息比较灵通的官员,他们已经得到消息,知道陛下成立了一个独立于三省六部以及各寺之外的独立的机构,专门用来收集情报抓贪官污吏,而那个机构的名字叫做[谛且听]。
不过因为拗口,大家在说起的时候都会省略之间的那个且,直接称那个机构和机构里的人为[谛听]。
……
官员们不禁工作更加认真了。
而安临在回到书房开始今日份的批奏折之后,却在成堆的奏折中发现了一份奏疏。
准确地说,是浅才的奏疏。
“咦?”安临有些意外,打开那份相较于其他比较日常的奏折、措辞更加正经的奏疏,一打开就迎面看到一篇……十分精彩的文言文,水平大概是可以直接入选语文课本文言文必背篇目的那种,内容则是自请离开琼安,到照州作为地方官规整照州的田地。
他说是因为他在户部任职的这段时间,他从户部经手的各地文书中发现,宣国各地中照州的隐田情况最为严重,每年的税收看似正常,但是绝大部分的赋税都压在百姓身上,他已经对照州隐田隐户的数量有一个估计了,剩下的就是到那边看一看实际情况。
这是一篇请命的奏疏。
“去做照州的县令啊……”安临自言自语,眼中有些欣喜,又有点犹豫。
对于隐田一事,安临本来就是打算让杨盛去做的,而杨盛自入户部以来也一直在关注着隐田隐户相关的事,这从某种方面来说也算是君臣心有灵犀了。
不过在中央上奏推行变法,和到地方去实打实地和地方上的世家乡绅打擂台解决隐田的事情,这两种情况又不一样。
第二点是有很大风险的,稍有不慎就可能‘意外身亡’死在世家乡绅的环伺下,死在隐田隐户的拥护者手中了,安临预想的文官名臣是在中央集权的琼安拉拢志同道合的人,压过反对者,然后成功推行变法,这种的危险性要小一点,好歹在安临眼皮子底下看着。
但是看着奏疏中平静语句下的暗涌,安临知道这个决定是浅才在深思熟虑下做出来的,也许在此之前已经殚精竭虑为解决照州的隐田隐户情况做出了很多准备。
安临思考许久,最终在这份奏疏的最后写下了一个字。
“善。”
安临决定相信一下自家的金卡爱卿,虽然爱卿武力值让人十分担忧,让安临老担心一个看不住就被人暗杀了——如果是信竹的话,安临放出去打哪儿都不带慌的——不过,谁让安临是个决心要给有能力的臣子最大发挥才能的舞台的好皇帝呢。
爱卿只管飞,其他的就交给朕吧.jpg
于是,在春分之前,杨盛被赐官照州县令,出发前往照州,安临通过模拟器地图看着小小的一行人出发,突然间想到了什么,在琼安城周围看了一圈,最后在城门附近发现一行同样刚刚出发的人马。
马车里坐着的小人头上顶着[温忆秋]三个字。
……她只是突然想起了这个姑娘有个照州双姝的称号,是照州人,加上好像在刘广麟那事之后也没有看到温忆秋离开琼安,才突然想起来看一下,没想到真的还在啊?
而且还正好是跟浅才前后脚离开琼安,差不多是追着浅才去的。
安临瞬间就想起了宋菱说过温忆秋倾慕浅才的诗词,所做出的追求之举,包括且不限于为他创办出版社印书,难道说这次照州……
安临突然就不担心了。
作者有话说:
第080章
这天, 身为户部十三司之一的第二司郎中的黄誉,在处理完自己手上的事务正常下值之后,正打算回家, 走到户部门口就被同僚给叫住了。
那同僚说,“哎,黄郎中你先别急着走啊!”
黄誉疑惑回头, “啊?还有什么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