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不就是比茶艺么
“再敢动我爸一下,杀了你!”
一声爆喝,锋利的剪子已经戳在了连弟娘眼皮底下,吓得她魂飞魄散。
大伙一看,在村里横行霸道了几十年的泼妇竟然被制住了,全都惊掉了下巴。
再看程山河家的城里小媳妇,手里虽然握着剪子,嘴唇却抿得紧紧的,小脸刷白,分明害怕极了,可她还是张开双臂挡在程安邦面前。
老实人都被逼到这份上了,乡亲们被她的孝心感动,态度也从刚才的看好戏转变成了对连弟娘的不齿。
程山河大步上前夺过危险的剪刀,深深地皱起了眉头。
“不是让你再睡会么,怎么出来了。”
陶秀丽怔了怔,怯生生低下头去。
“混小子凶什么凶,看把你媳妇吓得!”
程安邦见状没好气地往程山河后背用力拍了一掌,转身面对陶秀丽却秒变和蔼可亲的语气。
“好闺女,你别往心里去,大山不是故意的,他是怕你受伤,剪子危险。”
新家翁的想法很朴实。
城里姑娘冷不丁来到农村肯定有许多地方不适应,得加倍对她好她才能在这儿扎下根儿,这心意直白得就差戳脑门上了。
陶秀丽忍不住眼眶微红,上辈子程家人对她的好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可是她却……
既然有了第二次机会就要竭尽所能去报答!
她勇敢地抬起头,明亮的大眼睛显得格外天真无邪,对着程安邦摇摇头,“爸,我没事,山哥他是关心我。”
程安邦愣了,儿媳妇……刚才喊他什么?
程山河也愣了,山,山哥?这专属称呼让他喉咙一紧,心田里更像被人放了一把火,烧得他口干舌燥。
陶秀丽却顾不上这对父子的内心,她拿出不好惹的气势,直勾勾地瞪着连弟娘。
“四婶既然觉得我爸供连弟上学是耽误你们家发财,刚才山河也说了,以后我爸不会再管连弟了,四婶为什么还要闹得这么难看呢?”
没了剪刀的威胁,连弟娘又重新叉起了腰,“凭什么啥都让你们家说了算?”
“晚辈对长辈要尊敬,特别是像你这样刚过门的新媳妇,竟敢对长辈喊打喊杀,传出去名声可不好听!”
“哦,四婶四叔既不是残废也没得绝症,自家闺女上学却一直让我爸出生活费学费,就连买个学习资料都要上我家来要钱,难道名声就好听?”
不懂就问,陶秀丽发誓她真的只是单纯想知道答案而已,可她的话却让围观的乡亲们憋笑憋得肚子疼。
连弟娘无语凝噎,气得又想赖到地上撒泼打滚。
可惜程山河根本不给她机会,他沉着脸划清界限。
“据我所知,高中辅导资料普遍在一两圆左右,开口就要五十,连弟恐怕想买的不是学习资料,四婶回去好好问清楚连弟,至于她以后的学费,我家也不会再负担。”
“四婶再闹,别怪我不讲情面!”最后几个字咬得特别重。
程山河目光锐利,他五官极其精致,有着很强的攻击性,轮廓深邃线条坚毅,军旅生涯锻造出来的强大压迫力令人窒息。
连弟娘脸色有些不自在,她做梦也没想到程山河竟然什么都知道!
连弟要三十她说五十,以前也不是没这么干过,多出来的钱自然是进了她腰包里,反正程安邦是个老实头,根本不会怀疑。
没想到这回偷鸡不成蚀把米,程山河向来说一不二,就连老爷子都听他的。
眼瞅着以后再也没有白来的钱可以挥霍了,连弟娘心乱如麻,正思考要怎么办,院外又有人急冲冲跑了进来。
“妈,都说了买学习资料的钱我自己想办法,你怎么又上二伯家来了!”
烫着复古港风大波浪,穿着喇叭牛仔裤搭配牛仔外套的时髦年轻女孩,一开口就委屈得直掉眼泪。
程安邦赶紧上前安慰:“连弟,别怪你妈。”
“二伯!说过多少次了,我现在叫程锦绣,别再叫以前的土名了。”
话还没说完就被不悦的声音打断,程安邦只好闭嘴。
陶秀丽看程锦绣变脸之快,忍不住咋舌——这还是个川剧变脸的好苗子呢!
她冷嗤着嘲讽,“有的人读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半点不知道感恩,真不如趁早出去打工。”
程锦绣气得咬紧牙关,她娘闻言就像是被戳了肺管子,当场炸了。
“打工是绝对不可能打工的,我家连弟可是金凤凰的命!哼,等她考上大学,你们再想来巴结,门都没有!”
“妈,你快别说了,就算二伯不再供我上学,我也不怪他,毕竟他家刚娶了新媳妇,跟以前不一样了。”
意有所指的话还没说完,程锦绣就感到如芒在背,下意识回过头,只见程山河一副要吃人的模样。
“这是我的决定,与秀丽无关,连弟,她是你嫂子,你最好记住这一点。”
“我不承认!”程锦绣高傲地扬起了下巴,大声说道:“哥你被这个女人骗了,我听说她在城里有相好的,她根本配不上你”
不等程山河说话陶秀丽就先笑了。
“所以你说是去上学,却成天都在打听这些事情?心思全不在学习上,成绩该不会班里倒数吧?”
程锦绣噎住了,她自尊心极强,见乡亲们都在看笑话就觉得面子上挂不住,说话更加不客气。
“我的事儿你管不着,总之我还听说你根本不愿意嫁来农村,因为你看不起农民!”
“听谁说的,把人叫出来跟我当面对质,叫不来就少含血喷人!”
不就是比茶艺么,难道她不会?无辜的大眼睛里顷刻间蓄满了泪水,无助又委屈地看向村民们。
“工农一家亲,如果没有农民的辛勤劳动,城里人也吃不上粮食,我不是嫌弃农村不好,只是锦江市和程家庄实在离得太远了,我要是想家想回去探亲都不容易……”
最后的颤音哽咽在嗓子里,陶秀丽委屈得低头抽泣,模样可怜得让人心碎,乡亲们纷纷义愤填膺。
可偏偏有人唱起了反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