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5章 河运海运(下)
高拱略微思索了一下,问得就更加深入一些了:“这个管理费或者说商税,总得有个收费的标准才行吧?这个标准怎么定?”
高务实道:“关于这个问题,侄儿有两种考虑,正要请三伯帮忙斟酌:第一种就是按照建筑面积或者说经营面积征税,譬如说你这个店铺占地一亩方圆,那我先定一个收税标准,比方说一个月一两银子,如果只是摆个小摊,那么经营面积可能远远不足一亩,这种的话,我一个月可能只收你十文钱——当然这个数字只是侄儿随口一说,打个比方而已。哦,对了,如果占地一亩,但这个店铺其实有两层楼的话,那就得算两亩。”
小高先生,您可真是一文钱也能掰做两文钱使的大才啊。
高拱略微思索,答道:“这个思路我看还不错,不过一亩地太大,方圆五丈的店面就已经很大了,一个月收一两银子完全没有问题。”
呃,看来高阁老也不秀气……
高务实只是微笑颔首。他心里其实比任何人都清楚,大明后来死就死在没钱上面,其实除了军户和农民,大明民间财富相当惊人,这些“市民”阶层,特别是里面的商人阶层根本不缺钱!他们缺钱的话,埋那么多银子做什么?摆个宴席,一道羊肉用几百头羊做什么?
这说穿了就是民间财富没什么地方投资,也没什么地方消费,生生都给整成了死钱,或者造成了浪费。当初崇祯穷得黄袍都打补丁了,拉下天子脸面找王公大臣们借钱,借了几个?结果李闯进京之后光是吃大户就吃了几千万两,再后来鞑子进关,光占了个华北,收的税竟然比大明时期全国加起来还多,钱哪来的?
后世各种学者写过无数专著、文章,虽然他们对于一些数字有争议,但几乎没有争议的一点也是明确的:大明其实不缺钱,真正缺钱的居然只是朝廷!而大明的税率更加神奇,别说商税低得让后世之人震惊得无以复加,就算农税其实都相当低。
那为什么最后还是有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还不是因为交税的主体出了问题!没地少地的人在勒紧裤腰带交税,而真正占据大量田地的人却只交极少的税,甚至干脆不交。如果是承平年间或许还勉强能苟活着,偏巧又碰上小冰河时期,整个北方天灾不断,就凭大明朝廷穷得只差当裤子的财政实力,自然也没有什么救灾的能力,能不沸反盈天了?好巧不巧的,关外的通古斯野猪皮还造反了……
所以说大明的问题属于互相关联的连环症,或者说并发症,不是光解决一样就万事大吉的,要解决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但问题虽多,高务实这个在后世从过政的人却深知,世界上绝大多数问题的解决归根结底都必须落在钱字上面:只要有了钱,这些事都能处理;没有钱,大家就等着老朱家凤阳祖坟被挖,接下来什么扬州十日、嘉定三屠之类的,估计也没得跑。
至于让他小高先生化身军神,四方征战、一扫寰宇……开什么玩笑,他高某人当初是学法律出身,在党校进修的是经济,让他放弃自己所长,跑去带兵打仗?他又不是陆军指挥学院毕业的!
军事这块,高务实自己估计,了不起就是改革一些军制,引导火器研发,监督军工质量,然后提高军队待遇罢了,具体打仗的事情还得让专门的人去干——远的不说,现在“俞龙戚虎”可都还在呢,虽然历史上,这两位的晚景都不太妙,但自己既然打算拯救大明,这两位大才自然是要利用好的。
这时高拱又想起一件事,道:“还有,刚才只说了利用运河的一些举措,你还没说在大沽口修建码头的原因。”
高务实心道:这件事牵扯到的方方面面太多了,也不知道三伯会不会支持?
高拱看出高务实有些犹豫,想到今天已经收到了如此多的意外惊喜,虽然只是一些思路,实际上上还有很多问题,真要动手去办肯定还要审慎再三,但至少可以看出自家这个侄儿于理政实有天纵之才,说不定他心里对于建造港口的构思也能给自己一些启发呢?
当下就露出笑容:“家中闲谈而已,有什么话但可直言。”
高务实想了想,试探着问:“听说去年七月,黄河决口,洪水自考城、虞城、曹县、单县、丰县、沛县一路蔓延至徐州。由于河水旁流,徐州周遭的运河尽数淤塞,徐州以南河道水位降低,最终导致两千多艘粮船被阻塞在邳州不能前行?”
高拱这次反应极快:“嗯……怎么,你也认为应该改漕运为海运?”
“这个问题确实比较棘手。”高务实想了想,道:“但总的来说,我确实赞同以海运代替漕运,这件事……长痛不如短痛。”
“长痛不如短痛?”高拱一挑眉,摇了摇头:“这件事恐怕没有你想得那么简单,你可知你所说的这个短痛,能痛到什么程度吗?”
高务实心道:我所了解的都是后世的一些论点,也不知道全面不全面,倒不如听听三伯怎么说的,再做打算。
于是恭恭敬敬地道:“侄儿亦恐所知不详、所虑不周,还请三伯指点。”
高拱见他态度端正,点了点头,叹了口气,幽幽地道:“海运本始于前朝元代至元年间,待太祖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之后,因为一些关系,屡行屡停,前一次完全禁停还是在嘉靖四十五年时。”
高务实心中诧异:原来明朝“南粮北调”是搞过海运的,而且还是“屡行屡停”,直到前几年才全面禁止?可是为什么呢?
“其实,这一次全面罢停海运,也不是没有争议,朝廷上下内外,对此都有不同的看法。总的来说,每当漕运受阻,恢复海运的呼声就愈发高涨。当初海运刚罢,廷臣就曾纷纷议复,原因也是在于漕河频繁溃决,漕运屡受阻滞,漕船漕粮大量漂失,进而导致太仓空虚,京师官民惶恐不安。今上继位之后,黄河水患也不见好转,仍是时有发生,这次漕河又大淤于下邳……唉,我国家仰东南米粟,岁不下几百万,一旦淤塞,则京师唯坐困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