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 又换首辅了
(149章失联,写历史书让我的章节三天两头失联,真的不知道说啥!)
“这次与各族之间商讨的主要有三项,一是各族之间的恩怨解决,必须要有一个判决机制,政务院要制定一套律法流程。一定要把各族的生存空间问题给解决好,他们才会相信政务院,相信地方衙门。”
“二是,要让他们提出他们的困难,政院务要有一个解决他们困难的机制。困难无非两种,一是生存环境的困难,二是粮食困难。”
“第三个,要让他们接受我们的领导,遵守我们的律法,不能只得好处而不付出代价。我们的律法是老调重谈的那几点,一是任何的刑事案件及寨民们上报到衙门的民事案件,都要按衙门的律法来,也就是所谓的执法权。二是,他们族内的适龄儿童必须要接受教育,无论男女。三是,不能家暴妇女。”
“所谓的税收,他们原有的地盘我们不收税,但是如果来到山下租衙门的土地那就得按规矩来了。”
杨子正给这次会议定了个基调,这是为了方便大家讨论有个方向,而不是大家聚在一起为了相互认识的。
等大家把共识落下来,这次会议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大都督,那你,你得去坐镇,去主导会议啊,要不然这些人会觉得我们不够诚意的。”方以智小心的说道,他发现他最近在杨子正这里存在感很低了,但是他还是给出了他的建议。
“嗯……”杨子正低头想了想,好似不去真不行,只是去了真的麻烦事很多,一是既然要打着安南王的招牌,他总得去见一见安南王吧?
还有就是他去参加会议总得有一个职位吧?没有一个安南王封的职位,那叫什么?
但这少数族来参加会议确实需要他出面一下,不去不行啊。
杨子正沉吟了片刻,“下道诏书,成立五军都督府,依然给我个大都督的头衔吧,这会也是要参加一下的。”
众人一听立马松了口气,喜上眉梢。
“好的,大都督。”
……
八月了,大地如火炉一般,不仅是在安南之地,更是在大明之地,这火炉一直没停过,导致了干旱一直到了极其严重的一个地步。
这大明朝廷这两个月发生了几件大事,一是范复梓请辞致仕,这是出乎大家意料之外的。
有人说他聪明为自己落下个全身而退的名声,也有人说他没担当,当下大明风雨飘摇,作为首辅他不助大明度过难关,而是在困难之时却退缩了。不要找年龄大的理由,真正为大明着想,哪怕是死也要死在任上。这一点,大家反而觉杨嗣昌就很好,为了担责,他就把自己毒死了。
范复梓听到外面的传言真是把他气得不轻,连什么众人送他的礼节他都不要了,匆忙的就回了山东老家。
范复梓一致仕,那总得有人当首辅啊,谁呢?范复梓的山东老乡张四知。因此,这张四知很荣幸的当上了崇祯在位时期的第十五任首辅。
没错,崇祯即位十四年,换了十五个首辅。当然,他的战绩不仅之些,他还杀了七个兵部尚书,这崇祯年间的兵部尚书是最危险的岗位。
除了杀兵部尚书之外,崇祯要干另外一件大事了,上上任的首辅案也要了结了,也许没人记得上上任首辅是谁,没错,就是那个提倡助饷的薛国观。
唉,他也是个可怜的人呐,他让崇祯年间的首辅从丢官直接上升到了丢命的地步了。
就在这个八月,而且是个吉利的日子,八月初八,薛国观喝下了一杯毒酒,成功的让首辅这个职位变成了要命的职位。
不过他不用担心,过不了多久,会有一个会赴他后尘的。
张四知的首辅能干得长久吗?肯定是不可能的事。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至少在张四知当首辅的日子里他得解决几件事,一是来自安南粮食的问题,二是如何支援辽东战事的问题。
因为此时的辽东洪承畴正打了个小胜仗,所以洪承畴向朝廷要钱粮大家是没话说的。
洪承畴的小胜仗是什么呢?
七月二十六日洪承畴在宁远誓师,率八总兵、十三万人,七月二十八日抵锦州城南乳峰山一带,明清双方在乳峰山战事胶着,建奴的兵马,死伤甚多。
初战建奴失利,几至溃败。
洪承畴将吴三桂列为首功,说:“吴三桂英气勇略,两年来,以清廉和英勇大大振奋辽东兵马的勇气,作战的气势更足,特别是此次作战战功犹多。”
二十九日,洪承畴命总兵杨国柱率领所部攻打西石门,杨国柱中箭身亡,以山西总兵李辅明代之。此时明军士气正锐,皇太极对建奴失利心急如焚……
看看这是前方的战报,这是多的振奋人心啊。
“再派人去催催中华邮行的大掌柜,他们安南运粮的船到哪了。”张四知也是急了。
“是,下官马上去问问曾大掌柜。”见下面的人去问话了,张四知也是按了按头,他现在最怕的是皇帝问他钱粮的问题,哪怕是可以拉李待问垫背,那不怎么济事啊。
下面的人在为钱粮着急,而崇祯则是在处理完一段政事后就拿起方以智寄给他的科学书《科学兴国之策略》看了起来。
很多东西他看了会气愤,会怒而摔书,但过几天他又会拿出来看一看。
特别是像什么建立学堂,强制适龄儿童上学,崇祯是一开始叫好,但想了想后就会骂人。
而杨子正就的商道兴国,崇祯才看标题就嗤之以鼻,像极了很多后世在起点看书,书的内容都没看,光看个书名,看个简介看个章节名然后就开骂的读者一般。
士农工商,这商道还兴国?崇祯接受的教育里面就没有这一说。
当他把书扔掉,第二天又捡起来想看看杨子正放的什么狗屁话时,他愣住了。原来中华邮行在安南的海贸获利每年可达上千万两白银,这,这,这是富可敌国啊,大明现在全国的农业税在两千万两出头,商业税不过三四百万两。
可一个中华邮行光在安南的海贸获利就达上千万两,还不算他们农庄,与在大明境内的获利。
崇祯突然有个冲动想去抢了中华邮行,但一想自己还真不一定抢得动就心里极其的不舒服了。
商道真的可以兴国?商人不都是为了渔利而不择手段,毫无道德的嘛,这不符合儒家的君子之道啊!
“承恩,听说周延儒与江南商行都关系颇好?”崇祯突然脑海里就飘到别的地方了。
“嗯?回皇上,好像是。听说这东林一党就是与商互利的关系。”王承恩小心的回答道。
“嗯,起份诏书,着周延儒回朝。”崇祯点了点头说道。
“……”王承恩这心思没转过弯来啊,怎么就调周延儒回朝了?
“是,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