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传召
萧如宸上了马,便直接回了自己的府上。
比起其他还未成年的皇子,萧如宸自六岁出了冷宫那年,就被萧闻佐送出了宫,虽未封王,却是拥有了自己的府邸。
其实出宫赐府对于皇子来说并非好事。
历朝历代,绝大多数皇子在未成年时都是养在皇宫中的。除非是皇帝早早确立了太子,否则直到皇子成年,才会封王赐府。
而萧如宸早早的在宫外拥有了自己的府邸,从某种角度上说明,他已经与皇位无关了。
不过这一切,萧如宸并不在意,比起那压抑到令人窒息的皇宫,她更喜欢宫外的自由。
七皇子府门口,挂着两盏大红灯笼,门口一位年逾五旬的老嬷嬷正提着灯盏,在丫鬟的陪同下,静静的在门旁守望着。
“嬷嬷怎么这么晚还没睡?”萧如宸下马,快步上前,扶住桂嬷嬷的手臂。
“先前二喜丫头传话说你回来了,我就过来看看。才月余没见,阿如又瘦了!”桂嬷嬷伸出布满细纹的手抚上了萧如宸的面颊。
“叫嬷嬷记挂了。如宸正在长身体,会瘦很正常。嬷嬷看我是不是又长高了呢?”萧如宸双眼微眯笑成弯月,咧开的嘴巴露出整齐洁白的贝齿,活像只偷了腥的小狐狸一般。
她这样鲜活的少年般的笑脸,也只有在最亲近的人面前才能看到。
“嬷嬷看看,”桂嬷嬷拉着萧如宸的手上下打量,“嗯!是长了些许。不过呀,阿如就算长得再高,在嬷嬷眼里也依然是个孩子。”
嬷嬷扶着萧如宸的手,一路唠唠叨叨的,进了内院。
萧如宸始终面带微笑,间或点头回应着,画面好不温馨。
萧如宸对于桂嬷嬷这样一个如长辈般的长者是十分敬重的。因为桂嬷嬷是她母亲留给她的人,也是她生在这荒诞的皇室中、炎凉的朝代里,除了她生母以外,唯二带给她温暖之人。
如今,却是唯一了。
吃了桂嬷嬷精心准备的饭食,萧如宸便回房沐浴准备入寝。
当她穿上寝衣,坐在妆龛前,眼光不自觉的落在龛上的一支木簪上。
那是一支用黑檀木雕刻的缠枝绕月的木簪,萧如宸拿在手中细细的打量,才恍然发觉这根发簪虽与自己原本的那一支黑檀木雕刻的花枝很相似,但终究有些许的不同。
这簪莫非是四喜买的?
萧如宸摇摇头。
江南一行,她们一直在查探贪墨案,根本没有时间出门闲逛。
倒是二喜,还有些空闲。
只是她断然不会送自己檀木雕刻的簪子,送一些她用不上的珠钗倒是有可能。
这发簪……
萧如宸打量手上的木簪看了半晌,凝眉思索。忽然眼眸一亮,像是想到了什么,唇边勾起一丝轻笑。
如若还能再见,便还了他吧!
随后又是轻嗤,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又岂是说见便能见到的呢!
萧如宸轻轻摇头,将木簪装入锦盒,收入妆龛底层的抽屉中。
躺在熟悉的帐中,枕着散发着淡淡桔香的枕头,回想着这些天所发生的事,不知不觉间入了梦。
这一夜,有人安睡,有人彻夜不眠。
大新帝王萧闻佐自萧如宸二人离去,便急召丞相司马昭昭,大理寺卿叶知秋,刑部尚书纪律以及吏部尚书宋俊杰前来议事。
华亭县一事因为户部尚书与孙御史的几次三番的弹劾,在朝堂上闹的不可开交,各方朝臣无不关注着。
是以,四位大人早在萧如宸与顾尧二人进宫面圣之时就穿戴好官服,等候在府中了。故而在接到传召后便立即赶往后宫,没有丝毫耽搁。
四人府上到皇宫的距离相当,是以在宫门口相遇了。
“丞相大人安好!”吏部尚书宋俊杰见司马昭昭的马车到达,便上前问候。
“宋大人也好啊!”司马昭昭踩着马木凳下了马车,随后看向一同样候在一边的叶知秋与纪律二人,道,
“叶尚书、纪尚书也安好!”
说罢,便跟着引路的公公,抬步往宣室殿的方向而去。
“丞相大人可知,皇上急召我等入宫,所为何事啊?”宋俊杰小跑两步跟在司马昭昭身后,低声问道。
紧随其后的叶知秋与纪律二人虽未言语,却也是关注着司马昭昭。
司马昭昭轻嗤,“宋大人明知故问么!”
“呃……”
宋俊杰被噎的一时说不出话来。
一旁的纪律见丞相不买宋俊杰的账,只得出声,
“老哥哥,如今朝堂之上因为七皇子萧如宸在华亭斩杀朝廷命官,人声各异。宋大人的意思是七皇子刚刚回京面圣,我等便被传召,那必定是与此事有关,只是,我等消息闭塞,不晓得圣上对此事的态度,只怕……”
纪律点到为止。
也无怪他如此紧张。
常言道,伴君如伴虎。圣意难测啊!
而且晚上前来传召的公公一点。消息都没曾透露,他这心里没有底啊!
“谁敢妄自揣测圣意?”司马昭昭扫了眼走在前面领路的太监,放慢了步伐,压低声音,道,
“传闻只能是传闻,少卿为人如何,寺卿大人作为他的上级自然明了。我倒认为他若是斩杀何人,便是因那人有必死的理由!他虽是臣,但同时也是子!皇上独独召见我等,便是对我等看重。皇上圣明,必然早有决断。你们只要知道我等皆为仆臣,便做好为人臣子当做之事即可!”
说罢,司马昭昭轻摇折扇,加快了脚步。
余下的三人互相看了看,点点头,也跟了上去。
进了大殿,萧如佐坐上案几前正翻着萧如宸带回的账本,眉头紧锁着。
“臣等参见皇上!皇上万安!”
瞥见丞相几人到了,萧闻佐放下账本揉的眉心,道,
“平身吧!几位爱卿这是相约而来?”
丞相上身回道,“回皇上,臣等在宫门口遇见的。”
萧闻佐摆摆手吩咐申时初将那记录账目的诗词交给丞相几人传阅。
司马昭昭几人传看了诗词,低声谈论了几句,却无人懂这其中之意。
“纪爱卿曾为榜眼,觉得这些诗词如何啊?”
萧闻佐眉眼轻挑,看着纪律。
“这……”纪律闻言却不知如何回答。
“爱卿不必多虑,且说说看吧!”
“回皇上,此诗勉强对仗却失了意境,姑且只算得上打油诗,且这上面的字迹弯曲如虫,这作诗之人可是哪家初入学堂的孩童?”纪律如实道。
“哼!哪里有孩童!可就是这文采连稚子都比不上之人,却做下了天下人不敢做之事!”萧闻佐忽然震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