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见微
(求收藏求推荐)
“驾——”车夫驱马,尽量挑选僻静小巷行驶。
周律缩在座位上,兀自瑟瑟发抖,喃喃道:“明明说好的,他干嘛这么着急?犯得着用这种手段提醒我吗?”
事情毕竟因自己而起,楼础有些不好意思,心虚地问:“怎么了?”
周律茫然地看楼础一眼,“那位……昨天夜里派人去我家。”周律打个寒颤,一提起此事,神情更显惶恐,“将春闲的头发剪去一绺儿,多大的仇能让人做出这种事啊?春闲当时就吓得昏过去,到现在水米不进,一个劲儿地哭……”
周律头上戴帽,看不出头发多少,楼础这时才发现事情不对,“春闲是……”
“我的一个小妾,容貌一等,能歌善舞,是我花大价钱买来的……重要的不是这个,居然有人狠心剪掉她的头发!而且我就睡在旁边,剪子稍微移动一两寸……”周律抖得更厉害了。
那绺头发此刻就在楼础怀中,他本打算拿去还给洪道恢或者马维,一想到它竟然属于周律的小妾,楼础尴尬不已,“未必就是广陵王世子……”
“嘘。”周律紧张地左右看看,然后指了指前面的车夫,小声道:“这是我父亲的车。”随后恢复正常音调,“剪发那人留字条了,‘心知肚明’,这不就是在威胁我吗?”
“啊。”楼础没法多说什么,发现马车拐到了大道上,“咱们要出城?”
“还是广普寺,地方没变。”
带着一些歉意,楼础留在了车上。
“到了地方,我该怎么说?”周律心慌意乱,没有半点主意。
楼础假装想了一会,“什么都别说。”
“对对,人家没在字条上署名,我也跟着装糊涂。”
周律认路,午时之前赶到寺庙后门,最后一段路需要步行,楼础跟随,希望这边的事情能快些结束。
周律敲了好一会,里面才有人开门,仆人面带困惑地说:“这么早?不是说好入夜之前吗?”
周律认得这就是去过自己家里的仆人,马上笑道:“现在也算入夜之前啊,端世子的命令,我是完全执行,没有半点打折。”
仆人看向周律身后,“这位就是楼公子?”
“对,如假包换,文章也是他写的,不信你就现在就问。”
仆人笑道:“我一个下人,哪懂这些事情?两位请进,我去……通报主人。”
这里是寺庙后院,全是禅房、客房,但是见不到僧人,颇显空旷。
楼础与周律被带入一间禅房,仆人在矮榻上设几摆茶,两人跪坐在蒲团上,恰好外面传来几下钟声,水汽缥缈,茶香淡雅,室内别无余物,透过半开的房门,可以看到早落的树叶随风轻舞,楼础的心情一下子安静下来。
周律却体会不到这里的好处,拿杯的手一直在颤抖,看着仆人离开,马上小声道:“待会端世子问起来,你知道怎么回答吧?”
“都是明摆着的事情,有什么可回答的?”
“嘿嘿,这种话你对我说说也就罢了,端世子——”周律向房外瞥了一眼,声音压得更低,“那是个狠人,为一点小事就能派出刺客,若是真发起怒来……”
周律的手臂拌个不停,只得将茶杯放下,叹息道:“我现在才明白,什么东阳侯,什么军功,什么大臣,遇到皇亲国戚,与普通百姓根本没有区别。唉,还是我父亲目光短浅,没跟皇帝攀上亲戚,哪像你们楼家——大将军夫人与皇太后是亲姐妹,中军将军娶的是公主,亲上加亲,地位稳固……”
“你想跟我互换身份吗?”
“啊?”
“如果可以的话,你愿意当楼家之子,我去周家吗?”
周律嘿嘿笑了几声,“实话实说,跟楼中军,我愿意交换,跟你……还是算了吧,楼家千好万好,就有一桩不好,家里兄弟太多,受宠的没有几个。周家虽是小门小户,只有兄弟三人,至少我还是受宠的。楼公子还没成亲吧?我儿子都有两个了。”
“人各有志。”
“志向再大,还能不喜欢儿子?我可不信。”周律撇撇嘴,找回一些信心。
楼础笑笑,品茶不语。
周律忍不住起身,走到门口向外张望,“昨天急得派刺客,今天怎么不着急了?”
楼础没吱声。
足足一个时辰之后,茶水已凉,张释端终于现身。
这是一名俊秀少年,看样子比楼础年轻两三岁,一身锦衣,容貌虽显稚嫩,却已有几分王侯的傲气。
周律早就退回到榻上,低头看茶杯,打定主意,绝不参与问答。
仆人开门,张释端站在门口,不客气地打量楼础。
楼础也打量他,没有起身,没有拱手致意。
两人互相看了一会,张释端道:“‘用民以时’是你写的?”
“正是。”
“为何假与他人?”
“禁锢之身,无心争名。”
“被禁锢的人不少,无心争名的可不多。好吧,我问你,可知道我天成朝每年征兵多少?输役多少?土木多少?沟渠多少?筑城多少?”
“不知。”楼础心中雪亮,广陵王世子果然深受当今皇帝影响,连想法都是一样的。
“嘿,连这些都不知道,你凭什么说本朝滥用民力?”
“如果我没记错,我的文章里并无‘滥用民力’四字。”
“没有这四个字,却有这层意思,否则的话,‘用民以时’从何而来?”
“‘滥用’者,多而无用是为‘滥’,本朝虽不惜民力,可是所征所调所征所讨皆有大用,不可称之为‘滥用民力’。”
张释端微微一愣,“既然如此,你建议‘用民以时’也是多余了?”
“绝不多余,好有一比,读书人对诸子百家的典籍都该有所涉猎,或深或浅而已,可是谁能一目千行、万行?必须积以岁月,加以苦心,循序渐进,方能由浅入深,由少至多。若是急于求成,必要一两年间融会百家,难免‘学而不思则怠’的下场。我写‘用民以时’,所针对的时弊并非‘滥’,而是‘急’。”
张释端又是一愣,“等我一会。”转身带着仆人离去。
周律等人走远,小声道:“你早教我这些啊,我就不会那么狼狈了。”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我无法预知对方会问什么,又怎能提前教你如何回答?”
“嘿嘿,不想教就是不想教,你这次肯来,就是帮我一个大忙,其它事情我不计较。”
张释端很快回来,没带仆人,只身进房,仍站在门口,“被你绕糊涂了,还得回到最初:你对本朝的征调数额一无所知,如何得知所作所为皆有大用?”
“世子问我‘多少’,我确实不知,大致却有了解:北征贺荣,西平氐种,南抚群蛮,三者皆是靖边保民的要务,缓急却有不同。贺荣强盛,频年扰边,是为大患,不得不征。氐种、群蛮群落既多,互不统属,可暂且羁縻。朝廷却要三路齐发,此乃下下之策。”
“一旦功成,百年无忧。”
“群雄争锋,可侥幸于一时,天下一统,已有万全之策,何必贪一旦之功?况且境内贼情未平,秦、并二州接连告急,已令兵力分散。肘腋之患未除,却急于身外之务,殊为不智。至于宫殿、沟渠、河运、屯田、筑城,皆有缓急之分,万般齐下,将会摇动根基。”
“你……再等一会。”张释端转身又走了。
“他这是在向别人求教吧?”周律终于看出来,随之懊悔不已,“我若是早带你来,也可以这样啊。但你不会同意,这点最麻烦。”
张释端回来了,“险些被你骗过,还是这个问题:你连数额都不清楚,所谓的‘缓急之分’都是无稽之谈。”
楼础沉默不语,似乎理屈词穷,周律又变得紧张不安,张释端脸上露出一丝笑意。
“见微知著。”楼础终于开口,语调缓慢,“如果事事都要先知数额才能谈论,那么军吏可以取代将军,书记可以取代大臣,奴仆可以取代主人。”
“夸大其辞。”张释端冷冷地说。
“阁下总问数额,可是朝廷从未公布过详情,我能从何得知?以己之长,度人之短,无异于强迫众人钳口不言,既然如此,所谓的纳谏又有何意义?我不知具体数额,但我仍然可以议论时政,因为我有一招——见微知著:秦州只是两年饥荒,百姓就已流离失所,盗贼蜂起,显然是地方储用不足;朝廷准备远征贺荣,大军未发,并州先发生叛乱,冀州也有乱相,显然是边疆将士厌倦征战;江东归顺多年,仍需朝廷派军十万监护,显然是人心尚未完全归附;洛阳内外,民夫徹夜点灯赶工,显然是朝廷难以征发更多的民力。”
“嘿,好一个见微知著,都是些小事,只需数年工夫,自可解决。”
楼础微笑道:“唯其‘微’,你我还有机会在此谈议,待其‘著’,任何议论都是多余,大厦已倾之时,人人自保而已。”
周律脸微变,觉得楼础的话似乎已经超越界线,暗示本朝将不可救药,这是大罪。
张释端却没生气,认真地想了一会,“你……多等一会。”
张释端一走,周律马上道:“你可真敢说啊,不过你的话很有道理,我都被说服了,端世子和他的老师估计也是一样。呵呵,楼公子辩才不凡,怪不得诱学馆学究背后称赞你。”
楼础轻叹一声,“愿意听的人才会被说服,碰到不愿意听的人,只怕我此刻已经人头落地。”
“有那么夸张?”
楼础点点头,非常清楚,凭他刚才的言辞,绝不是皇帝的对手,这让他心生失落,毫无获胜的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