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玄幻魔法 > 视频剪辑:开局盘点十大帝王 > 第一百八十三章 大明北伐能成功,徐达是第一功臣

第一百八十三章 大明北伐能成功,徐达是第一功臣

目录
最新玄幻魔法小说: 我靠玄学排雷爆红了签到从琉璃宗开始沈安白傅萧衍[替嫁]剑道第一神陈宝珠顾浩然夫人,傲娇傅爷今天不装病了金牌渣男仙羽幻境帝国精神病院无限作死就变强混元帝尊诸天无敌至尊剑帝修仙:满级大佬她震惊了全宗门大明:朱家老二,刚凯旋就催婚?重生豪门:影后娇妻请低调年月深深非过客安瑾年易云深爆笑宠妃:太子,速速宽衣!网游降临开局万倍奖励混沌古帝苏瓷小说女主

有人又说,夸大了徐达的战功,其实不然。

…………

“夸大?”

“徐达可能会夸大徐达。”

永乐大帝朱棣不免觉得有些好笑。

他在想,是什么人才会觉得徐达被夸大了。

就徐达立下的战功,足以支撑他成为华夏顶级名帅。

也可能只是因为他的存在感不如韩信、李靖他们高,这才导致世人觉得他沾了父皇的光?

朱棣摇了摇头。

事实上,他很清楚。

他的父亲,洪武大帝朱元璋能够灭掉蒙元,恢复汉民族政权,统一南北,建立大明王朝。

这其中,徐达的作用可以说是功不可没。

哪怕过了百年,过了千年。

他的名字,都不应该被人淡忘。

徐达,大明军神。

这就是朱棣心中所想。

“若是朕的手中有徐达这样的人,朕何苦如此憔悴呢?”

朱棣叹了一口气,无奈说道。

…………

天穹之上的投影在继续。

徐达被夸大了?

其实他的地位没有那么高?

不。

没有。

一点没有。

徐达配得上这份荣誉。

仔细想一下,古代华夏北伐,有多难?

可以说是难如登天。

强如卧龙诸葛、战神刘裕,都难逃失败的劫数。

但有一人逆天改命,打破了历史上由北向南统一的公式,他就是徐达。

…………

“对啊!这样子说朕就明白了。”

宋太祖赵匡胤恍然大悟。

他虽然没有经历过徐达这个年代。

他也没有见证过徐达的历史和战绩。

自然也就不能对其作出正确的评价。

但是,诸葛亮他是知道的啊。

这诸葛亮,也算是一代神人。

还有刘裕。

这也是一代神人。

要知道刘裕曾两度北伐,收复洛阳、长安等地,功勋卓著,后功高震主,代晋自立,国号“宋”,史称刘宋或南朝宋。

刘裕诸葛亮都没做到的事情,徐达却做到了,这难道不能看出徐达的能力吗?

…………

“徐达,不愧是明朝开国军事统帅。”

“攻入大都,灭亡元朝。”

“由南向北征伐,实现南北统一。”

“善于治军,戎马一生,为明朝开国第一功臣。”

“更是位列开国六王之首,这样的人物,一生简直是传奇。”

…………

南宋咸淳三年,忽必烈下令蒙将阿术率十七万大军攻打襄阳,正式拉开了灭亡南宋的序幕。

百年后的一三六七年,朱元璋令诸将率二十五万大军将蒙古铁骑逐回大漠。

元朝自入主中原以来,皇位传至少年天子妥懽帖睦尔,也就是元顺帝。

他扳倒权相,恢复科举,蠲免赋税,意图励精图治,惜乎难挽狂澜,再加上天灾,致使元末群雄四起。

朱元璋便是元末群雄中的一个,而且还是笑到最后的那个,在文臣武将的匡扶下,他灭陈友谅、平张士诚,最后一统江南。

若论他麾下武将的功劳,排第一的当数徐达。

这个时候的朱元璋,对手只剩一个——元廷。

元至正二十七年,自封吴王的朱元璋在应天发布《谕中原檄》以告天下,誓师扫荡胡尘,一统华夏。

而此时的元顺帝状态却截然不同,雄心壮志早被繁琐的政务和无解的乱局消磨殆尽,已不复少年时的锐意进取,沉迷于天魔舞和木匠活之中不能自拔。

该年十月,朱元璋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率领二十五万大军准备北伐。

关于北伐的方案,副将军常遇春建议长驱直入,直捣元朝大都。

常遇春的想法可以理解,毕竟他是大明的猛将,可以说是一马当先,冲锋陷阵,所向披靡。

他自然想要直接一点,直捣黄龙。

但常遇春所想的这个方案被朱元璋否定了。

副将毕竟是副将,想的东西不够全面。

要知道蒙古铁骑曾经横扫欧亚无敌手,而且元朝建都百年,城守必固,若悬师深入,屯于坚城之下,粮饷不继,援兵四集,明军必然进退失据。

若真要这么做了,到时候的损失肯定会很惨重,甚至会将大军置身于一个危险的环境,这是非常不好的。

与常遇春的骁勇相较,徐达作为三军主帅,自然想的东西会更长远一些。

徐达的想法有他独到之处:。

首先,徐达资历最老能服众,而且善于调度大兵团作战,善待俘虏,瓦解敌军,秋毫无犯,百姓钦服。

《明太祖实录》记载了一个小故事:有一次,徐达和常遇春打败了陈友谅的一支部队,俘虏了三千多人,常遇春主张杀掉,徐达坚决反对。

徐达手掌刀兵,心怀慈悲,有仁义之师的风范。

即便从现实利益的层面来考量,不虐杀俘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瓦解敌军的军心。

从这件小事也可以窥徐达之稳。

据《明史纪事本末》载,朱元璋君臣敲定的方案也很稳:先取山东,再旋师河南,然后占据陕西潼关。

随便打开地图看看,就知道这个战略会让北平成为一座孤城。

这个作战方案最适合徐达来执行了。

徐达平时话少而思虑精深,用兵之道一如他的性格,平和中见韬略。

就像两个人下棋,你看他的布局很普通,但不知为什么,下着下着,你就劣势了。

北伐在华夏历史上是一件屡见不鲜的事情。

东晋时的大将祖逖携精兵突入中原也就是类似的北伐。

不过,让今人感到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虽然华夏历史上北伐的事例不胜枚举,但其中成功者,却少之又少。

如果抛去近代的话,那么北伐取得决定性成功的,仅有元末明初的徐达北伐之役。

这时便有人产生疑问了,为何徐达北伐能打破这种“北强南弱”的规律,并进而实现统一山河的丰功伟绩呢?

显然,这是需要我们从当时的时代环境中加以认真分析的。

蒙元军队的强大战斗力曾是“北强南弱”的最好例证。

要想了解明军的成功,需要先对这种所谓的“历史规律”有一必要的了解。

漫长的华夏军事历史长河中,之所以会有“北方统一南方”这种规律的存在,与北方的军事实力与政权的组织能力是分不开。

而相比之下,盘踞于南方的政治集团虽有所谓的天险屏障,可在一次次自北向南的南伐之战中,我们会发现,这些天险不过是纸老虎罢了,南陈的覆亡与南宋的瓦解便是最好的例证。

因此,如果防守者不具备相应的军事实力与支撑其军事实力的经济等基础,所谓的天险反而更容易使防守一方陷入盲目自大与攻守不能的尴尬境地,而打破这种规律则更是无从谈起了。

打铁还需自身硬。

在元末明初的时代环境下,这种“北强南弱”的形势却恰恰呈现出相反的形态。

此时期的长江以北地区,在红巾军大起义与地方军阀势力之间的冲突中,已是喊杀声不分白昼。

而遍地狼烟的背后,土地大量的抛荒以及十室九空的场景,更证明了此时期北方地区的经济基础已遭受了沉重的破坏和打击,而北方的元顺帝政府对此竟无能为力。

因此,此时元顺帝政府自顾尚且不能,又怎能图谋南下呢?

相比之下,长江以南的朱元璋集团则是兵精粮足,且无后顾之忧。

这与其刚刚兼并了两湖地区的军阀陈友谅、盘踞苏州的张士诚以及海上的方国珍有着很大的关系。

鄱阳湖水战使朱元璋在同陈友谅的战争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朱元璋麾下的军队内部不仅在这些兼并战争中磨练出了严明的纪律与高效的配合作战能力,同时也具备了应对不同战场环境的能力。

如元帝国方面虽以骁勇善战的骑兵部队为恃,可抛去其数量有限等因素外,在实战中采取强攻的蒙元军队,却被明军火器与弓弩构成的密集火力大大杀伤而导致败北。

从表面上看,这与明军的武器先进有着极大的关系,可是在面对蒙元骑兵冲锋时能做到镇定有序、并在不利环境下交替掩护且适时出击,也是需要严明的纪律与大量富有作战经验的基层官兵来加以实现的。

因此,徐达之所以北伐能取得成功,背后所依托的强大军队及其供应体系应居首功。

还有就是稳扎稳打的战略决策指引。

朱元璋在委派徐达北伐的前夕,曾数次召开了联席军事会议讨论北伐战略的施行。

在会议上,明将常遇春等主张单刀直入直取幽云,但朱元璋却予以否决。

在朱元璋看来,蒙元所控制的北方地区虽陷入混乱,可是冒失的单刀直入,却极有可能被潜在的敌人切断归路而导致不必要的损失。

因此朱元璋决计采取步步推进的策略,先肃清长江沿岸的元帝国军事据点,再攻占河南与山东等地区。

在巩固了这些地区的统治后,再进一步北进夺取河北等地,最后再集中全力围攻大都。

朱元璋的战略得到了大部分明将领的认同并积极执行。

而从后来的战事进程中也可以看出,虽然明军在推进过程中遭遇了一些难啃的“硬骨头”,但整个战局却在每一次明军的胜利后随即发生了决定性的偏转。

部分元军虽试图切断北进明军的后路,但在明军“稳扎稳打”的战法面前却只能“望洋兴叹”。从此方面看来,朱元璋北进战略提出之重要性不言而喻。

明军虽进展神速,可是对于大多数明将来说,如果不把大都这个元帝国的政治中心攻克,之前的胜利将仍有可能面临付诸东流的危险。

可是就在明军前锋突进至大都外围的时候,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此时的元顺帝不是固守待援,而是开了北门逃进了大漠深处。

明军怎能错过这天赐良机,终于,在经过一番小规模的激战后,明军在天明之时开入了城中。

可是,元顺帝虽逃走了,元军的另一支精锐却在赶往援救大都的路上,这就是元骁将扩廓帖木儿的劲旅。

扩廓帖木儿知道,明军虽暂时占领了大都,可是立足未稳,仍有扭转战局的希望,于是这支元军以迂回之势进击,试图从明军手中夺回大都。

大明统帅徐达此时已从探子方面得知了扩廓的动向,但徐达并未刻意固守大都,反而领一支精兵突入了山西,并在很短的时间内拿下了太原府。

徐达这招无疑是切断了扩廓的后路,此时扩廓因为进攻受阻已是忧虑重重,而后路被切断的消息的传来更让扩廓难以承受。

终于,在明军的反扑下,扩廓选择夺路而走,其部下也在明军前后夹击下所剩无几,元军对大都的克复之战至此以失败而告终。

从战役本身来看,这仅是扩廓个人的失败,而元顺帝的“北狩”与扩廓的失败所产生的政治影响却是极为重大的。

之前明军数部,比如汤河等,因与扩廓作战遭遇失败而心存畏惧,但此战的胜利却大大提振了明军夺取胜利的决心。

且此战中意外的收获、即徐达在山西的胜利也为明军之后继续西进开辟了更为有利的局面。

元帝国之覆灭至此终称定局。

而回望这场战役,明军之所以能够取胜实有赖于徐达“围魏救赵”以攻其不备的战法之功。

在这次战役中,徐达率领二十万大军,将百年前伯颜率领的灭亡了南宋的二十万蛮子打回了大漠,一举推翻元朝的统治。

由此可以看出徐达北伐结果是以胜利告终的。

在北伐战役中,朱元璋制定了正确的作战计划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战场上将领的随机应变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

徐达在北伐战役中审时度势,看准时机,用兵如神,充分展现了徐达在用兵上的卓越才能和驾驭战争的能力,再用上朱元璋制定作战计划,二人里应外合,取得北伐战役胜利。

徐达北伐结果有目共睹,从制定计划开始,到行动结束,总共用了两年时间,一众将领按照计划有条不紊的进行,相继消灭多地区的元朝势力,最终结束了元朝多年的统治。

而徐达的这番作为也不仅仅代表了其个人,更反映了明建国初期军事指挥层的集体智慧。

明帝国在东亚大陆的崛起,已然不远了。

可以说,大明北伐能成功,徐达必是第一功臣。

目录
逍遥僵尸龙与女仆盛宠难为,盗妃萌于虎绝古武圣绝世神帝萧炎萧薰儿都市神豪流氓系统
返回顶部